十面向 檢視企業體質


經濟日報1月16日D2版:《掌握景氣循環的策略思維》十面向 檢視企業體質

策略是企業提升競爭力與追求永續經營的關鍵,策略決定組織的未來走向及資源分配,尤其在景氣變動之際,產業同時發生結構性改變,唯有洞燭機先的企業,才能掌握景氣循環契機,成為標竿企業。

企業面對當前景氣衰退,首須認知冬天終將過去,春天亦會到來。因此,卓越企業對於景氣循環的關鍵思維在於:

回歸基本價值 — 不論景氣好壞,企業須貫徹「實」的文化,例如:專注核心事業、紮實管理績效。
創新突破困局 — 面對不景氣,更要著眼於興利,以突破框架的創新思維,來克服困境、再創新局。

企業面對景氣循環,不論在財務、業務、員工及資訊管理各方面,都要有深思熟慮的策略及作法。

具體而言,包括謹記現金為王,專注核心價值,肯定員工貢獻,展現以客為尊,善用管理資訊及效率管控支出等。景氣寒冬正是檢視企業體質、調整企業策略,並奠定企業卓越文化的契機。企業決策者需要思考的十大問題包括:

  1. 評估這波景氣變動與高度不確定性,對整體產業及企業經營各個層面,可能的影響程度。
  2. 在經濟變動的影響下,那些是創造企業價值並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指標?
  3. 現行營運模式是否具備彈性與靈活度?有無因應景氣變動的周詳計畫?
  4. 企業在產業界的競爭態勢為何?核心價值是什麼?與競爭對手相較,有何優勢或劣勢?機會與威脅何在?如何藉由景氣變動提升企業競爭利基?
  5. 再度檢視人才培育及績效評估政策,持續鼓勵員工提出改善績效與提升競爭力的方案?
  6. 客層及產品是否因景氣變動而改變?企業目前在產品、顧客及市場的投資,是否符合市場變動?那些投資需要加速進行?那些可以延緩或取消?
  7. 因應環境改變,有何具體營運措施?其中包括採購、產能運用、流程改善、重要客戶管理、訂價模式、人力資源、財務結構、通路與供應商管理、併購與協同合作、稅務與法律相關調整等。
  8. 評估與企業經營有關的利害關係人──投資人、金融機構、債權人、主管機關、員工、供應商、通路商等是否有所變化?管理當局是否持續與利害關係人保持良好溝通?
  9. 公司治理架構與績效(包括財務與非財務)報告系統,是否符合主管機關要求及社會大眾期望?
  10. 聲譽與品牌價值有無受到不景氣的影響?如何採取興利作為,持續提升公眾信任?

(六之一,作者是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)

【經濟日報╱薛明玲(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) 】

 

引用通告地址: http://www.alberthsueh.com/trackback.php?tbID=157&extra=8a4193
標籤: 掌握景氣循環的策略思維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8244